不知道各位對口腔的保健程度如何,有沒有患齲,有沒有補過牙,如果有補過,是幾次完成的呢?各位有沒有好奇過爲什麽補牙不能一次完成呢?
在一般患者看來,牙齒蛀了個洞,醫生将其填好,統統都叫“補牙”,其實不然,蛀牙按齲壞的程度,可分爲淺齲、中齲和深齲,其治療方法不同。
怎樣判斷淺齲、中齲和深齲呢?在回答這個問題前,先了解下牙齒的基本組織結構。
牙齒從外向内由牙釉質、牙本質和牙髓三層。牙釉質俗稱琺琅質,是牙齒的表層,爲半透明的白色硬組織。牙本質構成牙體的主體,位于牙釉質的内層,顔色淡黃。當牙本質暴露後,能感受外界冷、熱、酸、甜等刺激,從而引起疼痛。
牙本質内有一空腔,空腔裏充滿了血管、神經和淋巴管的壓碎組織,我們把這次腔叫“牙髓腔”,上面寬度的部位叫“腔室”,下面窄細的部分叫“根管”。
淺齲、中齲和深齲時根據蛀牙病變深度來确定的,那麽治療方法有什麽區别呢?
淺齲和中齲,“補牙”即可
當蛀牙的病變隻是到達牙釉質層或牙本質層時,叫“齲壞”,一般可以一次補好,有時可可能需要“安撫治療”一次,兩次補好,即一般意義上的“補牙”。深齲未至牙髓炎時,也可一次補牙完成。
深齲至牙髓治療,需根管治療
如果深齲至牙髓炎時,或者牙髓炎進一步病變深入到牙齒根部及根周組織,出現根尖周炎等時,一般的“補牙”則無法奏效,需要進行根管治療。
根管治療
根管治療,又稱牙髓治療,是牙醫學中治療壓碎壞死和牙根感染的一種手術。一般而言,每顆牙齒有一至數個根管,口腔後面部位的牙齒根管多。
進行根管治療時,首次就診,需先行牙髓失活或牙髓摘除,俗稱“殺神經”或“抽神經”,目的是減輕患者疼痛,一周之後進行複診。一周後複診,進行根管預備。主要是通過消炎使根管處于一種無菌的狀态,一次消炎需一周時間,即消完炎症一周後複診(炎症較嚴重者需進行數次消炎,直到症狀得到控制,才能進行下一步)。接下來複診,進行根管填充,即用特殊材料将根管充填,随後才能進行補牙。
簡單來說,牙齒齲壞未導緻牙髓炎的患者,可一次補牙完成;如果齲壞至牙髓炎或根尖周炎,患者則需進行根管治療,需要往返數次,按時就診,才能完成治療。
補牙後,爲什麽會牙疼
部分人不願意補牙,是因爲曾經發生過補牙後牙齒發生疼痛的經曆。因牙病去醫院治療之後,有時有出現疼痛,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。了解了原因就知道了對策,不必在擔心補牙後的疼痛而諱忌就醫。
一是因治療需要,對牙髓進行失活(俗稱殺神經),在封失活藥後的當天或次日因爲藥物作用有可能出現牙痛,但疼痛不會很劇烈并且不會持續很長時間;
二是因爲在補牙制備洞形的過程中或消毒藥物刺激牙髓所緻,可能出現短時的冷熱刺激痛,此類情況不需要做特殊處理,1-2日後一般可自行恢複;
三是齲洞較深,用的襯墊材料太薄,不能隔斷銀汞合金傳導的冷熱刺激,而出現冷熱刺激痛的症狀,這就需要加厚墊底材料後再作充填。
補牙後近期出現刺激痛或自發痛的原因,可能是充填材料中的某些化學誤會刺激牙髓或根尖組織所緻,也可能是牙髓失活不全所緻。
遠期出現疼痛的原因常爲繼發性齲并發牙髓炎,應視具體情況進行牙髓安撫。當牙齒的齲損還沒有波及到牙髓組織,但已經接近牙髓腔,并且在去除齲壞變腐的組織時,患牙很敏感,有時伴有輕度的疼痛,或是日常生活中,僅遇到冷、熱、酸、甜等刺激時,牙齒才出現疼痛。
總之,除可能出現的暫時性牙痛(如牙髓失活)外,其他補牙後出現的各種牙痛的情況均應去牙科醫院診治,以便找出原因,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