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書桌也讀書
小時候讀書,因為沒有書桌,所以每每把飯桌當書桌。但是飯桌太大,居間卻小,所以索性把椅子作書桌了。但是古老的迷信風俗說,在人坐過的椅子上讀書寫字會令人不識字,所以在椅子上鋪一疊厚厚的報紙,算是對這迷信風俗的禮貌回應。一張小小的椅子,就是我的一張書桌,矮矮的木凳,就是我的一張椅子。晚上夜闌人靜時,連掛在天花板上的大燈也休息了,那小小的電燈泡也就成了夜讀的最佳良伴。偶爾還有滿天星光來侍讀,助我驅走書桌以外的黑暗。
升上中學,家的附近有了圖書館跟自修室,於是我的書桌一下子變得很大很大,也有了舒適的靠背椅子。不過書桌椅子都是公家的,不能獨佔,所以我的書桌總在變,位子也總是在轉。來自修室讀書的人很多,尤其在考試的季節,總是擠滿了書和人,空氣中也載滿了各式各樣的聲音。翻書的紙聲,咳嗽聲、鼻鼾聲此起彼落,伴隨著盈盈笑語、竊竊私語、溫馨軟語,偶然也有吵鬧的語言,於是就在靜中體驗了種種的動。自修室的大窗子一直從牆上伸到書桌前,還在我的眼前來揭開,向橫開展一幅一幅天然的圖畫。窗前的景色不變,但天色卻總在變。陰晴雨,刮大風,全都映在窗子上;以至入夜,四周黑黑,窗子又把我的影子倒映在窗子上。青少年特有喜與怒,樂與哀,竟像一本活的書,貼在窗子上,也看到我的眼裏來。
上了大學,方才發覺大學的圖書館,非家的附近的圖書館可以比擬。於是我的書桌變得更大,而且可以一人獨佔,我的書桌又在變,我的位子也在轉。不過因為我喜歡坐在單邊靠窗的位置,那張書桌、那張椅子竟成了我幾年讀書的好朋友。現在地方大了,書桌椅子也可以獨佔了,不過終日沉沉,了無人聲,有時覺得這樣的靜反而像灰燼一樣的死寂。後來在日本唸書,到過不少的圖書館,無論哪一所,卻總是格格不入。
我不禁想起從前,想起從前沒有書桌的日子,沒有位子的日子,甚至連充足的燈光也沒有的日子,究竟我是怎樣讀書的呢?邀一夜的星光侍讀,伴著那個僅能照見眼前書本的電燈泡,沒有書桌的日子也竟然把書讀得津津有味,當然那是小時候的樂事。不過我最記得高考那一年,圖書館擠得連針也難插進去,於是我悄悄來到一個幽靜的公園,以天為燈,以石凳作書桌,一樣把書唸得不亦樂乎。
眼前的環境怎樣不重要,若書是好友,我又是書的知音,總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把好書讀下去的!